这是宸妈在2022年发布的第82篇原创文章网上正规实盘配资网站,字数大约1689字,阅读时间大约需要2到4分钟。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事件。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至今仍是每个学习过这段历史的孩子心中铭记的英雄壮举。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而没有大局观的国家最终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这种认知在翻阅历史资料时尤为清晰,常常让我们警醒。
我读过不少陈舜臣的书,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却能清晰展现出作者的宏观视野和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精准判断,常让人感叹:一个优秀的作家,必定有着充实且坚定的内心世界。
展开剩余78%陈舜臣是华裔日本作家,被誉为“日本小说界无出其右者”。他是日本文学史上首位获得“三冠王”的作家,与司马辽太郎并列为历史小说领域的“双璧”。他精通汉语、日语、英语、印度语和波斯语,作品呈现出无国界的宏观视野。他的历史作品常加入推理成分,自成一派,曾多次引发日本读者对中国历史的浓厚兴趣。陈舜臣的代表作包括《太平天国兴亡录》《中国的历史》《秦始皇》和《山河犹存》等。
《鸦片战争:陈舜臣说晚清历史》是陈舜臣在整理资料时所写的记录,是柏杨与司马辽太郎都高度评价的考据之作,也是日本学者研究鸦片战争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在书中,陈舜臣全面回顾了晚清80年的历史,贯穿了林则徐、龚自珍等20多位历史人物,引用了40多份奏折与书信等历史资料,并辅以16幅罕见的图片,分为9个章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清晰的晚清历史画卷。
陈舜臣的世界观异常清晰且充满哲思,他认为,晚清的这80年,虽然康乾盛世引人注目,但我们不能只看到那个时代的光辉,也要看到光辉背后的阴影和衰退的迹象。他评价三位皇帝时说:“康熙是积蓄,雍正是维持,乾隆是发散。”这个评价非常客观。陈舜臣指出,盛世必然会走向衰退,历史中的“第二曲线”告诉我们,想要保持持续的盛世,必须在盛世之前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但遗憾的是,清朝未能做到这一点。历史上的皇帝更迭总是充满了风险,治理国家与商业管理不同,无法永远保持稳定。
在晚清,尽管国家面临危机,也涌现出一些具有远见的杰出人物。比如,宣南诗社,这个晚清时期影响深远的民间社团,汇聚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一批文化名人。面对“盛世”的衰退,他们开始深入思考并为国家的未来谋划出路。
当时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试图避免与外界发生更多的交流,而英国却急切地希望打开中国的大门,推动通商。因为通商口岸有限,清政府的固执使得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律劳卑最终未能吸取前任的教训,他在与清政府的博弈中最终败给了利益,且黯然离开,但也成功换回了驻华英国商人的贸易资格。
我从陈舜臣的书中,第一次清晰地看到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真正原因:由于自给自足,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了优势,特别是茶叶等出口商品,而进口则没有真正迫切的需求。这样的贸易差距使得英国商人既眼馋又无奈,而鸦片成为他们对中国进行“软入侵”的工具。
在观看舞剧《醒狮》时,哥哥龙少因吸食鸦片导致妹妹痛不欲生的场景让我深受触动。舞剧中的故事最终通过妹妹的牺牲,唤醒了沉迷鸦片的哥哥,哥哥和阿醒联手抵抗外来侵略。
在《鸦片战争:陈舜臣说晚清历史》中,陈舜臣深刻分析了当时清政府与英国政府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一个是刚刚经历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繁荣的商业大国,另一个则是处于衰退中的古老帝国。两者之间的差异,使得清政府的应对显得愚昧与无力。陈舜臣通过对林则徐的官场起伏以及道光皇帝面对鸦片战争和言官们的不同心理反应的分析,揭示了清政府腐朽无能的根源。
陈舜臣的观察极为犀利,不仅看到了两国之间的博弈,还清楚地描绘了清政府的腐败与无知,以及英国使节与商人间复杂的互动。利益,是社会化的产物,而落后的清政府,在自以为是的洋洋得意中,最终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败局。
鸦片战争,始终是每个中国人心头的痛。而通过读《鸦片战争:陈舜臣说晚清历史》这样一本客观且充满智慧的历史著作,我们再次深切体会到,鸦片战争不仅唤醒了日本政府的明治维新,也让清政府因无知、狂妄和无为而倒在了历史的潮流中。
我是宸妈,一位一年阅读247本书、每周至少读四本书的读书人。我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如果你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发布于:天津市大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